第六十四章 我保证_重生美国当大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六十四章 我保证

第(1/3)页

  本章副标题:老子保证不当普希金!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“因决斗而丧生的文化人中,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可谓家喻户晓。1837年2月8日的那场著名决斗,最终使得“俄罗斯诗歌的太阳”陨落。但他是决斗界中最为出名的诗人,却并非诗人中最为有名的决斗者。一生决斗三十余次的意大利诗人菲利斯-卡罗-卡瓦洛蒂(Cavallotti)堪称诗人中最为有名的角斗士。最后在1868年的罗马,他死于一场决斗之中。”

  “《追忆似水年华》的作者马塞尔-普鲁斯特(Marcel  Proust1872-1922)的同性恋取向友朋皆知,尽管他并未出柜。至于普通读者,即便此前不知,看到《所多玛和蛾摩拉》一卷,大约也心里有数了。”

  “然而因吹斯听的是,普鲁斯特居然因为有人‘诋毁’他和别人搞基而进行了一次决斗。他和一位名叫让-洛马的文学批评家在法国一座森林轮流开枪射击,然而两位文字工作者各自开了三轮枪,毫发无伤。于是他们握手言和了。”

  “英国著名剧作家本-琼森(Ben  Jonson1572~1637)是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物,和当时大部分剧作家一样他偶尔也客串演员。于是莎士比亚演过他戏里的角色,他也演过莎士比亚戏里的角色。”

  “他因为在决斗中杀死了对手而被捕。为了撤销对自己的指控,琼森在法庭上展示了自己的才能:写作。证明了自己不仅可以读拉丁文,而且可以写拉丁文,他就能当庭请进行特殊辩护,享受神职人员的利益。这就意味着,既然琼森与神职人员一样知识渊博,那么他就会得到宽大处理。最后,琼森真的只在牢里待了几周就被释放了。”

  “不仅是西方,东方的文人也决斗过。最著名的一场决斗,一方是萧军和聂绀弩,另一方是马吉峰和张spring桥。”

  “1936年10月19日,鲁迅先生因病在上海去世。几天后,萧军为寄托哀思,便在鲁迅墓前将出版不久的三份刊物《中流》《作家》《译文》焚化。此事很快被当时活跃在上海文艺界的张spring桥及其文友马吉峰知道了,他俩合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《大晚报》上,骂萧军是‘鲁门家将’,是鲁迅的‘孝子贤孙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