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事件 七_重生美国当大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事件 七

第(1/3)页

  本章副标题:这章实在太“水”了,作者本人也不大好意思。不过背景资料又不得不介绍一下,所以请病友们谨慎订阅。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北京时间,早上九点。

  北京,丞相胡同。

  这条丞相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,北起骡马市大街,南至南横西街。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大清自称的祖宗——我大金。

  到了我大萌的时候,京师编制绳子的匠人们聚居在此,因此被称为“绳匠胡同”。

  为了讨口彩,大家以讹传讹就叫做了“丞相胡同”,民国时期将错就错成了正式的地名。

  和鸿渐先生齐名的鲁迅先生甚至还写过一篇文章,反对从名称上判断是凶是吉。他曾批评有关方面把绳匠胡同改为丞相胡同是属无聊。

  还别说,这里还真住过不少大名人。比如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大钊、秋瑾、龚自珍、蔡元培等等。

  新中国当然不能用“封建主义”的丞相胡同,就改名为菜市口胡同。到了二十世纪末,这里成了菜市口大街。

  没错,这条胡同就靠近处决犯人的菜市口。

  现如今丞相胡同有一家报社,那就是赫赫有名的《晨报》。

  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1916年创办了《晨钟报》。1918年9月,因刊载政府向日本借款,就是“西原大借款”消息被封闭。同年12月,报章改名为《晨报》后重新出版。

  这份报纸是以梁思成他爹梁启超为主导的政治派系“研究系“的官方报刊之一,也是梁任公创建的进步党的机关报。

  《晨报副刊》更是大大滴有名,是当时“四大副刊”之一。

  顺便一提,“研究系”在北京有《晨报》和《国民公报》,在上海有《时事新报》和《改造》这几份杂志。

  《晨报》不但对新文化运动贡献甚大,对五四运动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  1919年5月2日,林徽音他爹林长民在《晨报》发表了揭示中国外交危机的重要文章,两天后五四运动就爆发了。

  所以说,赛里斯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运动和《晨报》对于山东问题的追踪报道不无关系。

  怎么说呢,我们的袁大师既然接受了张东荪的邀请,成为了中国公学的经济学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