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2章 合适的选才制度_重生之吴霸春秋免费阅读小说更新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622章 合适的选才制度

第(2/3)页

淘沙,一些士子能否出仕吴国,还是一个未知数。

  对于庆忌而言,这种盛况,不啻于“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”……

  然而,随之而来的问题,还是出现了。

  部分士子怀才不遇,没有被朝中的公卿大夫所赏识,然后向庆忌举荐。

  这就导致吴国有一些人才被埋没,或者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转投他国!

  这是庆忌所不能容忍的。

  “大王,不知道何为‘察举制’?”

  作为太宰的计然好奇的询问道。

  闻言,庆忌微微一笑,说道:“这察举制,顾名思义,是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。”

  “地方三老,要求选拔年龄在五十以上,有修行,能率众为善者,协助地方长官推行政令。”

  “各郡、县、乡、亭(村),需记录其品行、仪表、年龄,按一定标准推荐人才。”

  “同时,孝弟力田,奖励有孝弟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,与三老同为郡县中掌教化的乡官,自此成为定员……”

  底层的官吏,不外乎三老、亭长,庆忌诏举“孝弟力田”,可免其徭役,或厚加赏赐,让他们“为民表率”,做乡官。

  主要是看品行,仪表和年龄其次。

  古代做官,相貌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定标准。

  庆忌从来都不会以貌取人。

  只不过,这是底层的乡官,暂且不提。

  “另外,举贤良方正,直言极谏之士。朝中公卿、大夫,地方郡守、县令,皆有为国举贤之义务。”

  “由寡人与士子‘对策’。对策的内容有四:寡人之不德,吏之不平,政之不宜,民之不宁!”

  庆忌的这一套察举制,可谓是效仿了汉代的察举制,只是没有全部效仿。

  察举科目多,涵盖了吴国所需的各种人才,选拔的范围也较广,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较多晋身仕途的机会。

  相对而言,察举制度执行严格,对举主和被举者均有赏罚,特别是举主,不得不谨慎行事,因而减少了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。

  最重要的是选拔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