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81章 磨明光帝去了_侯门风华:拜见极品恶婆婆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681章 磨明光帝去了

第(1/3)页

  天下的土地只有那么多,收来收去,只有少的,很难有多的。

  为什么会少呢?

  因为明光帝会把良田赐给官员或有功之臣,而这种田地大概率上是不需要交税的,于是乎……

  相当于明光帝夺了自己交税的田地“给”了别人。

  农业税不能往上涨,田地又在减少,大明王朝的税收可不就变少了?

  但商业税不同,商业税的多寡的商人的贸易繁荣有关。

  商人的生意越好,交的税越多少。

  而这种税,是没有上限的。

  那么对于大明王朝来说,相当于有了一笔不断突破上限的“税收”,至于到底能收到多少,就看天下的商人是不是自觉了。

  原本历来王朝都是“重农仰商”,通过降低商人的地位来打压商人,但顾清菱表示——你打压他干嘛,让他做呗,到时候多交点税就行了。

  当然了,做生意的前提是不能违背大明律法。

  要是明光帝实在是担心,那就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,让它监管天下的商人,让他们按规矩经商。

  鼓励的行业,税低一点;不鼓励的行业,税重一点。

  天下的商人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生意了。

  虽然也免不了其中会藏着一些奸商,敢为了50%的利润,它就铤而走险;敢为了100%的利润,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;敢为了300%的利润,犯下任何罪行,甚至冒绞首的危险。

  但我们总不能因咽废食吧?

  越是害怕的东西,就越要正视它,找到破解它的办法,而不是“打压”或者“藏”起来。

  藏起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,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。

  于是,顾清菱申请了“金陵试行”。

  让她牵头,给大明王朝做一个样版。可行的,归纳法出来,交给其他地方官员学习,让他们试点经营。

  成功一个,便带动了一个地方。

  从点开始,当大明王朝的所有城市都有了这个点,那么大明王朝的经济便被盘活了,成了下一个“金陵”。

  夫妻俩就大明王朝未来的商业蓝图进行了讨论,你一句,我一句,热火朝天。

  只可惜了后面特地给主子提供机会的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