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人性不改历史变(第二更)_带着系统来大唐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人性不改历史变(第二更)

第(2/3)页

啊!曾经一起喝豆汁。

  然后就发现吧,这个豆汁稍微浓一点,可以摊煎饼,焦圈变成油条和脆皮,这不就是煎饼果子嘛!

  至于说有的天津有卖煎饼果子赚钱多了,就要定规矩,必须得是绿豆的才算,别的不承认,这个就狂妄了。

  天津的煎饼果子是从煎饼开始的,煎饼属于河南道的山东,河南道不是河南,包括一大堆地方。

  山东适合种青稞与麦子,最初用青稞来制作煎饼,穷人吃的东西。

  中华饮食发展是历史延续,谁都没资格去定义,只能定义自己的菜系。

  李易如是想着又发呆了,无意识地嚼着萝卜条子,跟豇豆、肉皮、黄豆一起先炒后烀的。

  他总走神,大家都习惯了。

  习惯到只要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问他时,就不打扰他的程度。

  永穆公主吃一口蒜茄子:“李郎,我听人说,他们做蒜茄子,吃着不舒服。”

  “盐和蒜少了,北方人口重,吃盐多,冬天菜少,用盐来下主食。

  盖浇饭、肉夹馍、打卤面、烩饼。

  其实都是一套原因,餐具少、吃饭的地点不固定、人文环境。”

  李易说着又走神了,为什么山西和陕西的人喜欢蹲在外面吃饭?

 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,比如我家饱饺子。

  饺子包好了,邻居不知道啊,我得显摆一下,怎么显摆呢?借醋。

  借点醋,这不是饱了饺子么,没醋。

  所谓的借就是要,不可能去还醋。

  还有的借面肥,就是面发酵好了,然后留一点,用来再次蒸馒头什么的和在里面,没有发酵粉。

  人性如此,没有褒贬。

  再一个历史上的山西和陕西,住窑洞,窑洞黑呀,你能白天就点油灯?

  就得出来吃饭,一个窑洞一个窑洞的,跟四合院差不多。

  那为啥要用大碗?大碗别人看着以为里面的面多呀,关键是曾经人们吃的面,汤多。

  汤多是几个意思?吃面的时候吧,不管是拉面还是抻面。

  点毛细,很细很细的,多拉两道就行。

  细的面吃汤多,解决面积大。

  吃毛细的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