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教育改变又出新(第二更)_带着系统来大唐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教育改变又出新(第二更)

第(2/3)页

容易晕墨。

  而报纸的背面和正面,用来写毛笔字和铅笔字都行。

  如此好的技术,直接在报纸上扔出去,还有其他造纸的方法。

  谁愿意学都行,不保密。

  这对于大唐的知识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,解决的是基础层面的问题。

  “易弟,若如此,文学岂非不美?”李成器喜欢看诗赋,读着舒服,带韵的,朗朗上口。

  “慢慢的,百姓会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文学素养。”李易对此有信心。

  终归是有人最后会对自己文明的东西学得很好。,

 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,他那时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,有的确实不识字。

  等到了八十年代,爆发了,大家都去学。

  而后九十年代,学的人少了。

  再过一些年,学的人又多了,因为网络发达了。

  但是对偶传统文学能够理解的人群的比例还是小,明明有现成的词汇,他们非要创造词汇。

  比如喜大普奔,本身是把四个成语给强硬地捏合到了一起。

  根源在哪呢?李易认为在于外国文化输入。

  比如GDP、CPI等词汇,这些都是英语的首位字母,包括P2P什么的。

  洋不洋、中不中的。

  对外的推崇,对内的否定与改变的想法。

  顺着这个东西就变成了用汉语拼音首位字母代替的方式。

  比如LZSB,输入法有的会显示楼主傻逼。

  汉字代替呢,就是兰州烧饼。

  包括我去年买了个表,用其首位声母来说话,觉得自己好厉害。

  李易比较反感,因为对于传统文学人士来说,理解这种拼音网络语言很简单,。

  但他们更希望的是,这些孩子好好学习中华正统文学,别卖弄那点文字功底,不配!

  一个学古典吉他的人,想玩电吉他,几天就可以了,非常容易。

  一个学电吉他的人,突然想改成古典,那么……从头学吧。

  那么百姓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,他们可以看报纸,从报纸上了解情况,同时学到知识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