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三百七十章 忽忆臣去在今年(第一更)_带着系统来大唐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两千三百七十章 忽忆臣去在今年(第一更)

第(1/3)页

  雨后的河南府温度上升,日升正中。

  黄河大桥下的船只往来不休,倒是见不到渔民捕鱼。

  再等上一个多月,渔民才可撒网,即农历五月末。

  只管两畿之地,其他地方不管。

  到这个时候,渔民们其实没时间打渔。

  渔民有地要种,或帮别人种。

  黄河岸边的田地正在播种籼稻,先把苗育出来,等苗长高,气温也高时,再插秧。

  四月中下旬,河南府开始插秧,继续向北,要再过半个月。

  往年采用风选种,搭一个台子,有风的时候种子搬上去往下抛,先落的是好种子,被吹远的是不好的。

  这样需要把选出来的再选一次,次数越多,好种子的概率越大。

  今年盐的价钱便宜,按照报纸上的要求,种地的百姓纷纷来到各处修好的池塘。

  水泥抹的,像小游泳池。

  先把一张细孔网放进去,用重物压住,按照稻谷的密度来配盐水。

  这种新的籼稻水和盐要分别为一百斤和二十斤,粳米则是二十二到二十三斤的盐。

  搅拌好,百姓带种子过来扔进去,等一部分沉下去,上面飘着的用抄网捞走。

  下面的起之前放的网,就倒出来了。

  后来的百姓要继续的时候,看密度,降低了加盐。

  盐由大唐朝天下基金出,从海州海边直接运过来的盐。

  蜀地的盐可舍不得这么干,井盐比海盐干净,除非海盐继续处理。

  盐水泡过的种子,直接放到旁边的池塘里洗,捞完,再换一个池塘洗。

  洗完官府给调好的石灰水浸种,之后才催芽。

  一套流程下来很麻烦,时间也耽误好多天,百姓却照着做,产量高,而且不容易害病。

  其他地方准备种粳米和春小麦的,同样如此操作,盐水的比例调整。

  “再过些日子,黄河两岸即成绿油油一片。”

  李易在桥上走,看泡水的地,岸边的小草先绿,树也发芽。

  种冬小麦的地方不在河边,河边留给水稻,那里已经绿了。

  黄河边成群的鸭鹅游来游去,不时叫几声。

  桥上人来人往,躲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