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三百六十三章 三件事情主流向(第九更)_带着系统来大唐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两千三百六十三章 三件事情主流向(第九更)

第(2/3)页

要看当地。

  孟加拉国那里的黄金和宝石就多,如果当地人勤快,稻米也不少。

  再往西去,到天竺的地方,适合种水稻的平原更多,当地气温高,适合水稻生长,一般一年能两熟。

  张九龄接话:“即,别人原有积累下来的东西兑换完了,那些东西出产少,而作物多?”

  “正是,他们那里的气候适合作物生长,如广州,水稻只要付出足够多的肥料和人工,籼稻一年四熟没问题。

  故此,大唐长江以南区域,耕种人数增加或技术到位,足够养活大唐百姓。

  粮食少,在于耕作方式、地域人口分布、粮种品质、肥料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。”

  李易着重提别人的地方粮食播种的次数多,顺便提大唐内部情况。

  湖南湖北人少,两广地区山民多,山民不喜欢种水稻,他们更多的时候在山里打猎,还有野果子什么的。

  反正广州的山民是怎么都能吃饱,管他吃什么呢。

  只有相对的平原地区,百姓才会专门种地,山地种着费劲。

  大唐之前没有太多的铁给别人用,那里的百姓有个陶的罐子煮饭就不错了,刀还是石刀。

  自己那时几元钱一把的菜刀,扔过去都是好东西,至少比石头强。

  不好的刀是磨一磨就没有了,铁片子,好刀抗磨。

  锋利与否在于磨,不好的刀,磨好了一样轻松切肉,就是切一切又要磨。

  “第二件事,针对倭国的南田家,大唐是否要派出正式的官方人员?”

  宋璟不说海外贸易的情况了,确定下来,以后可以有很多粮食,前提是船够用。

  然后长江以南的地方可以送去蒸汽机耕地,当地人少,就用这个,比柴油机好,不用油。

  “不派,派了之后不方便做买卖,倭国的皇室要接触,让大唐陛下给东西,陛下能不给?”

  李易这次回答得干脆,买卖的事情掺杂了政治,保证有损失。

  几个人互相看看,过了,不派就不派。

  “第三件事。”苏颋看李易:“未来海上活动,以蒸汽机为主,还是以帆船为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